聊了一兩個時辰,林凡心情沉重地走出袁術大營。
袁術果然是成長了,但也變得陌生,往日兩人可是共同患難過數次的,如今這親近意思變得淡了少許。
也是!各自爲政,遲早要變。
林凡想到這就是一陣悲傷,往日情誼悠久深長,林凡得了袁術不少好處,才做到今天這位置,說起來真是機緣巧合,往日種種歷歷在目,想起來不免唏噓。
要知道,林凡乃是商家出身,在這個看出身的年代,尤其大漢更是“重農抑商”,這商人地位不說比農民都不足,但肯定是比不過士族的,這才讓林富想盡千方百計,讓林凡拜盧植爲師。
可縱然林凡拜了盧植爲師,這地位也絕不可能再高一籌了,拼死拼活,立功無數,最多便是做到公孫瓚般邊軍地位。
又或者比公孫瓚都不如,公孫瓚好歹也是小士族出身,比林家可是高了不少。
可以說林凡命中的兩個貴人,一個便是盧植,一個便是袁術,與袁術更是有兄弟情,眼看這兄弟情也要慢慢稀薄了。
林凡不願與袁術爲敵,不過想到後來袁術稱帝,引來各方討伐,最終滅亡。好像袁術是自取滅亡,到是不必想那麼多。最多到時候林凡不出手就是了。
.................
緩緩地,天空下起了大雨,軍士忙着整收糧草,演練之兵也是盡散。
林凡立於雨中,步伐不變,朝自家營寨中走去,這大雨倒也不用避它,淋一淋也有好處。
嘴角不由地扯出來一絲猙獰,袁術變了,他林凡何嘗未變!
變得還更早,自洛陽之時就變了!
袁術說要取豫州,林凡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防備袁術進犯九江郡,幸好中間有個廬江郡隔着,能有緩衝餘地。
廬江郡陸康老而彌堅,不,不對,應該是老而彌“奸”,袁術若有動作,陸康必有防備,歷史上陸康可是守了廬江郡兩年未失,此次應該也不會快速消亡纔對。
就算他快速消亡了,張遼也能得到消息,以張遼之能,必然可以守到林凡班師。所以九江郡暫且安全,無需多慮。
你當林凡是好心勸袁術劉表之事嗎?
亂鬥之中,找一個可靠盟友可不容易,相對於劉表,袁術卻要熟悉很多。
另一方面,以後十年間都是袁紹與袁術之鬥,餘者只要會搖旗吶喊就行,不管袁術有多強,林凡都不怕,首當其衝的還是袁紹,林凡只管悶聲發大財就是了。
還有別的考量,歷史上劉表可是很快就佔據了荊州,並且勢大,將袁術趕出來荊州,趕到了江淮地區,而如此這江淮地區被林凡佔了,可不能讓舊事發生。
劉表也是了得,不能小覷。得了蔡、蒯兩家之助,摘了桃子,而如果袁術與劉表爭鬥,必然數年不止,趁着這功夫,大好的揚州不是能輕易到手?且無需考慮外界因素,外面越亂,平定揚州就越安全,不然林凡拿揚州還得重兵防備劉表。
最後一點,纔是那可憐的兄弟情,有此幾條,林凡這纔開口提醒袁術。
躊躇之間,林凡的思緒又回到了袁術帳中。
在林凡提醒之後,袁術又開口問林凡:“子瞻,你可願與我同去南邊討董,有你爲助,我等披荊執銳,兵強馬壯,又有良謀之士,董卓必不久矣!”
林凡聽出了袁術口中的希冀意味,只是現在既然自立基業,待在袁術帳下,日久恐生變化。林凡也不清楚自己的野心會不會被袁術發現,發現之後又是作何處置?
想起孫堅正是巔峰,最後莫名死在了黃祖手中,不由打了個激靈,這卻無法答應袁術。
人心都是會變得!
只能支支吾吾道:“這...這...文臺兄以爲若何?”
“文臺兄已然說好,決定隨某去南邊方向北上討董。”袁術解釋道,旋即,又是更加希冀的語氣開口道:“子瞻,想我兩共同作戰五六年,從黃巾之亂,再到平復涼州。哪次不是逢戰必果,我有兵強馬壯,你有良策千條,配合無間,此次亦是如此!”
聽了袁術希冀的語氣,實在讓人不好拒絕,林凡愁思苦想,腦子轉的飛快,終究還是讓他找到了理由,只見林凡開口道:“這...公路,此次不是我不願幫你,若要取豫州與荊州,必然會有阻攔,等到最後安頓好一切,討董之時機未預可知。此次並非不願,實不能耳!你也知道小胖之死,我與那董卓之仇不共戴天,這次恐不能相助。”
頓了頓,林凡又說道:“孫文臺勇而有謀,非常人也!你我皆知,有文臺在,必萬無一失,我去與不去也不再重要。”
林凡這話,並不是從道義上,從友誼上說話,而是從形勢分析,不願與袁術一伍只是單純的不看好袁術,認爲從南陽向北討董會慢上不少。又說了有孫堅在,也不用他林凡再去。這話說的合理,袁術也挑不出骨頭來。
只是雖然挑不出骨頭,袁術聽來也是另一番韻味,單單小胖之死需要報仇,自己叔父之死就無動於衷嗎?
由此便起了隔閡,袁術失去了說話的興趣,點點頭道:“有文臺助我,應該無慮,文臺乃良帥之選,既如此,子瞻,我也不願強迫與你,若聯軍大營不順,可自來尋我。”
林凡點頭示意瞭解,聊了沒兩句,都是變得話不投機,沒什麼好說的了,林凡告辭而出。
......
從思緒中回過神來,已經到了自家軍寨門口,挑帳進去,一聲淋雨淋的透溼,又惹得諾兒吵鬧不已,這才讓林凡沉重的心思往回拉了拉。
不久之後就有消息傳來,袁術所部兵馬,並着孫堅殘部,星夜離聯軍營寨自去了,不知所去何方。
衆人都是害怕自家後院着火,各自追問,問到袁紹哪裡,才知道並無調令與袁術,自然又是引得各諸侯惶惶不安,各派探馬打探消息。
袁術如此肆意妄爲,身爲盟主的袁紹臉色自然是不好看,着急忙慌地譴責袁術。
不過不久之後就傳來董卓那邊調軍的消息,正是當頭棒喝,只能轉頭繼續與董卓過招,沒有功夫再去追究袁術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