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讓李如歌猜着了,這邊宋建和陸丹剛拎着包裹離開,宋安就小跑着出家門了。
只是今天李如歌是真沒時間,就給了宋安一個任務,讓她先去踩點,專門挑那種居民比較多的小區,或是大工廠下班時間,看看有沒有人去賣東西?
當然,宋安也不會白跑,每天五毛錢的工錢,把小姑娘給高興壞了,這可比她在家和奶奶糊火柴盒強多了。
第一天,宋安反饋回來的是家屬區的消息,她說沒看見什麼人去賣東西,不過卻有很多老頭老太太出去買糧食,然後一回來就開罵,說啥細糧給的太少了,排到最後的都沒領着。
第二天,宋安又跑了幾家工廠,連她爸和大姐的棉紡廠都去了,這次還真看見有人在兜售肥皂,還有賣紗巾的,都不要票,然後還真有很多人在購買。
“那大家的反應是啥樣的?”李如歌問道:“是表情自然的買完了就走?還是鬼鬼祟祟的?有沒有人討價還價?或是嚷嚷着要舉報啥的?”
李如歌是想通過大家的反應,看看京都這邊對黑市買賣控制的嚴不嚴。
宋安雖然不太明白李如歌爲啥要花一天五毛錢,讓她出去打探這些事,但這姑娘也是個認真做事的人,而且還善於動腦袋琢磨,所以這幾天無論去哪,都看的可詳細了。
宋安想了想,回道:“沒有鬼鬼祟祟的,我看大家都很自然的,不過的確有討價還價的,但沒有說要舉報的。”
明白了,看來京都這幾年的黑市的確要比外面鬆一些。
唉畢竟是人口最多的超大城市,物資供應不上,糧食短缺的時候,當官的也面上無光。
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老百姓留點餘地,大家的日子也就都好過了。
這樣宋安跑了三天的腿,掙了一塊五毛錢後,第四天,李如歌就沒讓她來學校門口找自己,而是給她指定了個地方。
這幾天二閨女天天早晨出去晚上回來,宋媽都好幾天中午回來,沒瞧見閨女了。
問宋奶奶,老太太還幫着二孫女說話,啥閨女大了,你這樣總把孩子把在家裡給你幹活是不對的,到時閨女嫁不出去,或是嫁不到好人家,你這個當媽的罪過可就大嘍。
嘻嘻,給奶奶一天一毛錢的孝敬錢,果然是沒白給。
有了宋奶奶幫着打掩護,宋安這幾天出去的都很輕鬆,只是到了最關鍵的第四天,天剛矇矇亮,宋安就爬起來了,剛一出屋,就被宋媽給逮了個正着,“宋安,你又幹啥去?”
背對着宋媽的宋安懊惱的呲了呲牙,但轉過身後,立刻換成一副討好的笑臉,嘻嘻笑着說道:“媽,我和你說,你還記得我那個同學唐麗娜不?”
“咋不記得,那姑娘她爸媽都是大幹部,你們班就數她們家條件最好了。”
“對啊,所以我這幾天就是在唐麗娜的幫助下,找了一份臨時工,你看,這就是我這幾天掙的錢,一天五毛,而且是一天一給。”
閨女兜裡有幾毛零花錢,宋媽心裡都是有數的,一看閨女掏出來一塊多錢,臉上的皺紋都笑開了,忙道:“好好,媽知道了,那啥,那這一塊錢你給媽,你留幾毛錢就夠了。”
知道掙扎也不可能有用,宋安痛痛快快數出一塊錢,交給宋媽,“我之前還給我奶三毛錢,一天一毛,這又給您一塊錢,我可就剩下兩毛錢了。”
“我說你這錢咋不對,那這樣吧,以後你每天掙的錢,給我四毛就中。”
宋媽壓根就沒聽閨女說她就剩下兩毛錢了,還一副她很大度的樣子,說完揣起那一塊錢,樂呵呵進廚房給一家人做早飯去了。
宋安衝着宋媽的背影扮了個鬼臉,嘴裡小聲嘟囔着:“你就對你大兒子大方,和我們幾個,恨不得連頭髮啥時候剪能多賣幾分錢都算計的分毫不差。”
不過她媽再怎麼能算計,也不會想到,每天五毛錢,只是她這前三天的工錢,這以後,纔是她掙大錢的時候。
宋安高高興興來到李如歌指定的地點,這裡之前好像是一條護城河,不過因爲附近人家不多,也沒人管理修繕,所以就變得有些荒涼。
Wωω◆ тt kΛn◆ ¢ ○
那是現在看,未來就這地方的房價……唉不說也罷。
宋安到的時候,李如歌早都來了,而且身邊還放着兩個大竹筐,一個獨輪車。
見宋安從自己面前過去,還在東張西望,李如歌哈哈笑着喊道:“宋安,往哪看呢。”
要不是李如歌喊她,宋安就是再走幾趟,也認不出站在兩個竹筐跟前的人就是李如歌。
“啊?你咋打扮成這樣了?跟個三四十歲的老大媽似的。”
宋安驚呼着圍着李如歌轉了一圈又一圈,真是咋看,都看不出這人是個才十幾歲的小姑娘。
哈哈,三四十歲就老大媽了?
想到後世這個年齡段還有很多沒嫁人的,要是聽見宋安這話,鐵定掐死她的心都有。
“看見了吧,這兩筐魚是我從魚販子手裡批來的,我不打扮成這樣,他們要是看我是個小姑娘,不得連蒙帶唬啊。”李如歌手指着那兩筐魚解釋道。
“對對,你說的對。”宋安連連點着腦袋,對李如歌更佩服了,隨後瞧見筐裡的魚,立刻媽呀起來,“我的媽呀,這魚,這魚也太大了?”
“而且還都是活的呢。”李如歌說完又叮囑道:“從現在開始,你也別打聽這些魚是從哪來的,因爲人家說了,決不能讓第三個人知道,否則就不再給咱們提供魚了。”
“嗯嗯。”宋安小腦袋點着,“我不問,我啥都不問。”
“那你看這魚能賣多少錢一斤?”李如歌問道。
“多少錢?這大魚還不得五毛錢一斤啊?我記得我媽過年的時候買回來那條魚,連這一半大都沒有,還五毛錢一斤呢。”
“過年的時候和現在不能比,那時候啥樣人家都想買條魚回去過年,價格自然要高一些。”李如歌想了想,說道:“這樣吧,這魚我算你三毛五分錢一斤,接下來你能賣多少錢,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