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903章 城內城外

第903章 城內城外

第903章 城內城外

馬志尼想象中的羅馬此時人們應該朝氣蓬勃,街道散滿了金光,鮮花漫天飛舞,絲竹管絃之聲不絕於耳,沒有痛苦,沒有悲傷.

他的情婦桑夫人和養女怡達莉(意大利同音詞)同樣對此時的羅馬抱有極高的期待,然而現實的巨大反差卻給她們潑了一盆冷水。

飢餓、絕望就好像揮之不去的陰雲籠罩在羅馬城的上空,人們漫無目的的或坐或臥就好像一灘灘爛泥。

這與馬志尼一路上的敘述完全不同,其實他也很冤枉。起初馬志尼只當1848年是平凡的一年,最多隻是災荒有些多而已。

當西西里島的槍聲響起,馬志尼依然不覺得這世界會有多大變化。

然而這個世界的變化速度遠超他的想象,那一縷微不足道的火苗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燒遍了整個歐洲大陸。

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始料未及,初始庇護九世還是他們要打倒的對象,但隨即又變成意大利民族的領袖發起了收復失地的聖戰。

這其實非常符合馬志尼的理想,因爲他覺得教皇是最適合扛起這杆大旗的人,甚至之前還親自致信過教皇,不過並未收到回信。

當馬志尼聽說教皇親自赦免他和他的追隨者們之後,馬志尼立刻擺脫了英國人的監視決定立刻回國。

然而他在船上就收到了庇護九世成爲階下囚被掃地出門的消息,羅馬共和政府成立了。

這個消息讓馬志尼感到震驚,但更多的是震撼,因爲他之前一直以爲民智未開需要教皇這面大旗來團結民衆。

可馬志尼萬萬沒想到羅馬人居然成功了,毫無疑問他們將重新扛起領導世界的大旗。

此時意大利百萬聯軍必然能重塑羅馬帝國的輝煌,羅馬第四共和國必將勢不可擋.

羅馬第一共和國(拉丁語:Res publica Romana):成立於公元前6世紀。

據羅馬史,公元前511年羅馬人驅逐了末代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

羅馬第二共和國(意大利語:Comune di Roma):成立於12世紀公元1144年前後,喬達諾·皮耶萊奧尼(Giordano Pierleoni)領導叛亂以反抗教皇和世俗貴族的權力。

他們試圖在羅馬建立一個類似於古羅馬共和國的共和政權。隨後羅馬公社(有時也被稱爲羅馬第二共和國)成立。

羅馬第三共和國(意大利語:Repubblica Romana):成立於18世紀。

1798年3月7日,法國入侵羅馬的教皇國,建立了新的羅馬共和國。教皇庇護六世被押解到法國,死於1799年。

1799年,蒂貝里納共和國(Tiberina Republic)併入到了羅馬共和國中。1800年6月,教皇國重新建立。

所以此時建立的是羅馬第四共和國。

結果撒丁王國突然退出戰爭站隊奧地利,百萬意大利聯軍成了踟躕不前的亂兵。

英國人的地中海艦隊覆滅,法蘭西臨時政府拒絕承認羅馬第四共和國。

維也納雖然遭到捷克人和匈牙利人的兩面夾擊,但卻將主力全部派往了意大利戰場。

羅馬第四共和國的局勢瞬間變得岌岌可危,不過馬志尼覺得應該還有挽回的餘地。

畢竟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局勢也岌岌可危,說不定可以談判達成某種協議保留羅馬第四共和國的存在。

中意大利前線那百萬雄兵也不是吃素的,奧地利人不過是做做姿態而已,最終雙方一定會達成交易的。

馬志尼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政治就是這樣的蠅營狗苟。

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離奇的。

庇護九世居然又站到了奧地利人一方,而奧地利人僅用三天時間就解決盤踞在中意大利山區的百萬意大利聯軍。

此時羅馬城的現狀也幾乎到了要讓他道心崩潰的程度,所謂的羅馬第四共和國僅僅控制着羅馬城周邊一小片土地。

庇護九世倒臺之後教皇國境內的政權就像是雨後春筍一般,一下子涌現出大大小小几十個。

現在別說全國上下一心共抗外敵了,只要不爆發內戰他就謝天謝地了。事實上原教皇國內不止一個州向羅馬發出了討逆宣言。

此時羅馬城內的狀況十分不樂觀,政治、經濟、外交全部一團糟,議會只知道開會,卻拿不出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眼下奧地利人已經幾乎收復了整個中意大利地區,教皇國內那些內槓的軍閥肯定也是不堪一擊。

一座羅馬城又能守多久呢?但此時他這位最後的民族領袖如果再像1834年那樣逃跑,那意大利民族的脊樑就真的斷了。

不過即便他不逃跑,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

本來馬志尼以爲羅馬第四共和國是像他們說的那樣需要一個顧問,需要一個指導,而現在看來他更像是一個替罪羊。

另一邊的加里波第同樣十分苦惱,在費爾特雷、馬來斯帝卡、維羅納三城之間的聲東擊西堪稱足以載入史冊的一戰。

但之後他的隊伍在威尼斯附近遭遇到了一股奧軍先遣部隊,由於對方人數不多加里波第起初並沒有將其放在眼裡。

因爲最初加里波第在率領他的紅杉軍登陸威尼西亞時就打了一個漂亮仗,紅杉軍在僅有不到三百人的情況下襲擊了奧軍獵兵營地光是俘虜就抓了六百多人。

奧地利獵兵一直是奧地利軍中戰力標杆的存在,然而在加里波第看來這種戰力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說巴西政府軍的戰鬥力是1,那麼奧地利精銳的戰鬥力最多也就是三,而他手下的紅杉軍戰鬥力最起碼有十。

此時加里波第手下最起碼有一千多人,而奧地利的先遣隊似乎只有一個連的樣子。

於是乎這一次加里波第沒有聽從裡貝里奧的建議,之前的勝利讓他自信心爆棚,他決定正面出擊。

然而這一次加里波第卻碰上了釘子,他從未見過戰鬥力如此強悍的部隊,更沒有見過不投降的奧地利軍隊。

之前遇到的奧地利人只要能擊潰他們的前排,就能隨時俘虜他們。

但這一戰,加里波第從南美帶來的自由戰士們損失了三分之二,那些新加入的意大利人損失更加慘重。 最後整個隊伍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但是卻沒能吃掉這股奧地利人的先頭部隊。

加里波第自己也捱了一槍,好在他運氣一向很好只能被打掉了肩膀上的一塊肉。

注:加里波第的妻子是印第安人,名叫阿達尼·裡貝里奧·加里波第(結婚之後隨夫姓)。

這一戰裡貝里奧從家鄉帶來的印第安戰士同樣損失慘重,裡貝里奧並不是加里波第那樣容易衝動的,事實上她非常冷靜,即便是在痛失親族的情況下。

當時裡貝里奧就建議自己的丈夫立刻離開威尼西亞,因爲她很清楚這支部隊不同於她以前見過的任何一支部隊。

而且裡貝里奧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預感,那就是這種部隊並不會單獨出現。

然而熱血上涌的加里波第想的是回維羅納去搬救兵,結果當他們回到維羅納時城市又再次回到了奧地利人手中。

這讓他們陷入到了極爲被動的境地,不過比這更可怕的是加里波第這個名字不知爲何被廣爲人知了。

奧地利政府更是爲其開出了十萬弗洛林的鉅額懸賞,要知道加里波第在巴西政府軍那裡只值500英鎊(5000弗羅林)。

但這並不是最瘋狂的,很快奧地利政府對加里波第個人的懸賞就追加到二十萬,然後是五十萬.

在這種極爲誇張的利益驅使下,紅杉軍內部的士兵甚至都盯上了加里波第的腦袋,這其中不乏那些跟着加里波第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兵。

此時雖然逃回了羅馬,但是加里波第絲毫不敢懈怠,因爲他的人頭太值錢了。

不過好在之前在巴西加里波第也遭遇過一段時間的暗殺,所以此時還能勉強應付,但是疲累、狼狽是在所難免的。

然而他們還沒緩過來就又遭遇到了新的危機,奧地利的軍隊已經快到羅馬城下了。

而且這次關於奧地利軍隊的傳聞滿天飛,有人說擊敗拉波爾的並不是奧地利人,而是天啓四騎士。

當時滿天都是那種長着翅膀的怪物,成羣結隊遮天蔽日,天上降下了火雨,然後就將那百萬惡魔大軍吞沒了。

這是此時唯一能解釋得通的說法,至於奧地利人用五萬軍隊突破百萬大軍這種話鬼都不會信。

那還不如相信真有什麼天啓四騎士來助陣,不過伯雷尼山谷雖然不是什麼天險,但是這種肚大口小的地方確實是易守難攻。

奧地利人能在這麼短時間內突破伯雷尼山谷實在是有些讓人出乎預料,但是加里波第此時並沒有心情思考這場戰鬥的前因後果。

因爲現在他和馬志尼此時面臨相同的問題,是逃?是留?

留下多半能當個烈士,但是如果他們都死了意大利民族的偉大事業誰來繼承?

那些此時當政的自由派嗎?由於加里波第比馬志尼先到,所以對於這羣人乾的勾當瞭解的更多,他打心底裡感到不齒。

但是偏偏他又無能爲力,加里波第的變化都被裡貝里奧看在眼裡,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而且並沒有那麼多所謂的英雄情結,所以極力主張離開這塊是非之地。

相較於羅馬城內緊張、壓抑的氣氛,奧地利一方則要顯得輕鬆得多。

唯一有些惆悵的是阿爾布雷希特大公,他此時正在佈置戰術,其中最難辦的是如何在儘量不破壞城市的情況下攻下羅馬。

更讓他不爽的是,這個要求還不是庇護九世提出的,而是弗蘭茨提出的。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所以攻城怎麼可能不破壞城市?

好在弗蘭茨指的主要是梵蒂岡附近,以及古羅馬鬥獸場等一些比較重要的古蹟和教堂。

阿爾布雷希特收到了一份十分詳實的地圖,但他更好奇弗蘭茨的腦子裡究竟是在想些什麼了。

有這個功夫不如學學如何像一個政客一樣從教皇國多刮些好處下來,阿爾布雷希特並不是一個貪婪的人,但是他覺得戰爭本來就該這個樣子,攻城略地,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弗蘭茨接受那份不吞併教皇國的和平協議,讓阿爾布雷希特十分不解,他們打仗是爲了什麼?

至於弗蘭茨說的那套負收益理論,阿爾布雷希特更是無法接受,畢竟俄國、英國那麼大,它們也沒停止擴張,古往今來沒有一個帝王不想開疆拓土的。

到了弗蘭茨這裡似乎一切都變了,他反對吞併塞爾維亞,甚至反對過分打壓奧斯曼人,現在在中意大利又是這樣。

在阿爾布雷希特記憶中弗蘭茨最強硬的一次是對法國,然而法國卻是這些國家中最強硬的存在。

他實在搞不懂爲什麼一個敢從法國嘴裡虎口奪食,敢捅英國人菊花的人,爲什麼不敢吞併教皇國,不敢勇闖巴爾幹。

弗蘭茨實在和他說不明白,那一個定時炸彈,一個火藥桶,誰敢亂碰呀!

不過好在阿爾布雷希特有軍人的特質,弗蘭茨只要以命令的形式說出來,前者就會義無反顧的執行。

關於攻下羅馬,弗蘭茨覺得還是以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先不說真把羅馬毀了會被史書如何批判。

光是對國際局勢的影響就是無法想象的,因爲這種行爲實在太惡劣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政治不利的事情自然不該做。

雖說維也納方面說的十萬火急,但弗蘭茨已經留下後手了,不怕那些人不鬧,就怕那些人不敢鬧,不給弗蘭茨一個名正言順收拾他們的機會。

作爲特權階級的大貴族,大商人,銀行家們,以及到現在還不知道該如何站隊的猶太金融集團。

曾經這些人滲透到了奧地利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民生各個方面。但由於弗蘭茨的出現,奧地利帝國經濟的崛起讓他們失去他們覺得最根本的東西。

而此時的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最好的機會,他們準備馴化皇帝和政府,弗蘭茨同樣打算一勞永逸的解決他們。

最好笑的一件事是此時奧地利帝國那些資本家和工廠主們居然考慮要站隊到特權階級一方。

看來只是資本具有聚集性,而資本家沒有。

因爲此時整個奧地利帝國最大的資本家就是弗蘭茨或者說奧地利帝國皇室,他們所統領的包括但不限於工業、商業、鐵路,土地、海洋,此時可能還要算上天空。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