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610章 拍賣(下)

第610章 拍賣(下)

第610章 拍賣(下)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克里斯蒂安八世驚訝於他聽到的一個個驚人的報價,起初他只想將這些殖民地售出來度過財政危機。

畢竟這些遠離丹麥的國土價值在不斷減弱且長期受到英國人的威脅,與其提心吊膽地生活還不如將其賣掉。

但英國人的出價實在太低,簡直就是搶劫。不過若是無人出價的話,克里斯蒂安八世也只好同意這筆虧本的買賣。

然後樂於助人的弗蘭茨便向他提議可以採用公開拍賣的方式,來遏制英國人的惡意殺價行爲。

克里斯蒂安八世思慮再三覺得反正得罪英國人的也是買家,怎麼也算不到自己頭上便開始了拍賣。

拍賣殖民地這種事情可不常見,所以他特意選擇了法蘭克福這個中立城市。

很快丹麥在印度的殖民地就從起拍價的十萬丹麥克朗漲到了70萬丹麥克朗,出價的自然是哈布斯堡家族。

至於理由根本就不需要,畢竟這個能跑去殖民沙漠和冰川的家族,去殖民印度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但羅伯特·皮爾可不想管這些,他只想確保大英帝國的萬世基業。而在拍賣會現場的查爾斯·坎寧更是一個堅定的反奧分子,不可能讓奧地利得一點利。

於是乎英國人出價100萬丹麥克朗,臺上的克里斯蒂安八世還沒來得及激動,奧地利一方便將價格擡到150萬。

查爾斯·坎寧只能無奈地將價格擡到了160萬,緊接着170萬、180萬、190萬.

終於價格被擡到了三百萬丹麥克朗(相當於15.79萬英鎊),此時的查爾斯·坎寧已經是大汗淋漓,因爲這些爛地值不了那麼多。

羅伯特·皮爾爲了防止奧地利人和法國人惡意擡價,給坎寧撥了20萬英鎊的款項。

本來應該是綽綽有餘的,但現在奧地利一方完全沒有要停手的意思。尤其是坎寧看到參加拍賣會的是一個半大孩子(弗蘭茨)之後,他更加鬱悶了。

因爲這種有錢的年輕人血氣上涌的時候就是把價格擡到一千萬也有可能。同時坎寧也聽過很多關於弗蘭茨的傳聞,他不知道那些是真是假,但是被嬌生慣養是一定的了。

老實說坎寧真的很討厭和這種被慣壞了的“富家小少爺”參加同一場拍賣,同樣讓他噁心的還有“鴨梨王”路易·菲利普和“商人王”威廉二世。

“310萬!”

“英國出價三百一十萬!還有人加價嗎?”

會場一片竊竊私語。

“三百一十萬!一次!”

會場一片沉默。

“三百一十萬!兩次!”

坎寧長出了一口氣,看來他終於熬了過來。

然還沒等他把氣喘勻,弗蘭茨再次舉起了牌子。

“三百二十萬!奧地利帝國出價三百二十萬。”

坎寧隨即望過去,他分明看到對方面上帶着嘲弄的笑容,似乎這一切只是一場遊戲而已。

價格繼續飆升很快就來到了四百萬,這時候坎寧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無論是“鴨梨王”路易·菲利普,還是“商人王”威廉二世,亦或是一直在搗亂的弗蘭茨,他們似乎都和串通好的一樣,只和他競價。

此時的價格已經超過了國會撥款的價格,坎寧是不可能自掏腰包參加拍賣的,但他也不想英國的競爭者們好過。

最終價格被擡到了五百萬丹麥克朗(大約26.31萬英鎊),因爲價格繼續飆升對於英國來說同樣沒有任何好處。

因爲說到對英國的憎恨,丹麥人絕對可以排在前幾位。擊沉艦隊、烈火焚城、在首都進行的屠殺,這些丹麥人是可能忘記的。

如果有一天他們能崛起第一個報復的就是英國人,哪怕崛起不了,誰打英國丹麥人也願意幫幫場子。

雖說丹麥只是一個島國,但卻是曾經的北歐霸主,甚至還侵略過大不列顛。這讓英國不敢輕視它,更何況後者又何嘗不是一個島國呢?

坎寧並沒有像帕麥斯頓那樣撂狠話的膽量,只能狼狽地離去。

克里斯蒂安八世對於拍賣的結果十分滿意,雖然要向德意志邦聯繳納10%的佣金,但是比起以十萬丹麥克朗賤賣給英國還是很划算的。

不過最賺的還是奧、法、荷三國,實際上坎寧的猜測是對的。奧、法、荷三國早就串通一氣,與其單打獨鬥還不如抱團和英國人競爭。

而且丹麥在印度的殖民地除了在泰米爾納德邦特蘭奎巴,還有在加爾各答塞蘭坡和尼科巴羣島。

這三處殖民地各有特點而且剛好可以滿足三國的不同需求奧、法皆是強國所以更喜歡陸地上的土地。

塞蘭坡靠近加爾各答,這個十九世紀最大的鴉片集散地,法國人自然也希望能從鴉片貿易中分一杯羹。

而尼科巴羣島則是地處海外距離英國人比較遠,自身安全且荷蘭人對於統治小島經驗豐富。

至於特蘭奎巴位置上靠近保克海峽戰略位置重要,除此之外這裡經過丹麥人兩百年的經營擁有相對完備的基礎設施和較穩定的統治基礎。

同時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距離斯里蘭卡足夠近。

爲了最後贏過英國人奧、法、荷三國一共準備了一千萬丹麥克朗,而實際上只用了一半所以算是得了一個小勝。

按照之前商定好的分配原則,荷蘭需要支付一半的費用也就是兩百五十萬,因爲尼科巴羣島是位置最優越的地區,同時也是因爲荷蘭是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員。

奧地利和法國各出一百二十五萬丹麥克朗(約合65.78萬弗羅林),這對於奧、法兩家來說都不是什麼大數字,甚至不夠雙方在盧森堡和阿爾薩斯-洛林兩次危機中調兵的費用。

但是讓大家都分得利益,在此時是一種必要的行爲,因爲奧、法、荷任意一國都無法承受英國人的怒火。

然而三國聯手,再加上步步逼近的錫克戰爭就讓英國人不敢輕舉妄動了。

英國人之所以敢對錫克人動手是因爲蘭吉特·辛格駕崩之後,原本強大的錫克帝國內部上演了多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甚至一度上演私生子之戰的大戲。

最後是由一位旁支的旁支的妻子代幼子攝政,國家的權力實際上是被軍隊掌控。

這位皇帝不但正統性不強,又因爲年紀太小不能親政,外戚干政、內部派系林立、地方上軍隊專權,所以此時正是錫克帝國最虛弱的時候。

英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一舉統一印度次大陸的機會,而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北方還有一雙眼睛在盯着他們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