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437章 潦草收場

第437章 潦草收場

第437章 潦草收場

懷疑一旦產生,那麼真相便不再重要。

當英國一方覺得代價太大,並且巴黎的局面可能失控的情況下,談判就已經破裂了。

女王維多利亞當即決定離開巴黎,隨行官員們也十分贊同,表示此時應該以女王的人身安全爲先。

至於首相大人應該會理解他們的做法,雖然英法的距離並不遠,但是此時的通信還是十分不便。

這些在巴黎的官員不可能一直等待來自倫敦的命令再行動,而此時顯然到了該決斷的時刻,一方面是無法放棄的直布羅陀,另一方面是羣情激憤的巴黎市民。

結果顯而易見,這次談判不會成功。

不管是要放棄與法國聯手的計劃,還是要從長計議都應該先離開巴黎再做打算。

畢竟女王還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一旦法國人控制不住局面,難保不會發生意外。

由於法國政府放縱市民的行爲,讓英國方面覺得法國當局沒有足夠的控制力,再加上曾經法國大革命的陰影,使其不得不爲女王的安全考慮。

萬一維多利亞真的死在了巴黎,那恐怕英法之間會爆發戰爭,至少想要聯手短期內再無可能。

弗蘭茨對暗殺沒有興趣,他要的是英法之間相互猜忌,直布羅陀僅僅是一個引子而已。

一旦一方開始猜忌另一方,他的所有邏輯和行動都會爲證實自己的推測而服務,國家也不例外。

哪怕是之後在鐵腕人物的驅使下結成同盟,他們之間也難以建立起真正的信任。

至於其他方面對於維多利亞和路易·菲利普的暗殺,弗蘭茨並不會阻止。當然也不會抱任何希望,因爲他覺得兩國之間開戰的時機並不成熟,而且兩國的政治體制相對成熟。

維多利亞的突然辭行在路易·菲利普一方看來卻是有些突然,談判麼,本就是一方漫天要價,另一方坐地還錢。

這怎麼還是沒開始就告辭了.

在他的顧問們一通分析之後得出結論,英國方面是在欲擒故縱,此時誰先服軟誰就輸了.

路易·菲利普深以爲然,便並沒有進行挽留,甚至準備開一個歡送儀式,但是被英國方面拒絕了。

就這樣這次歷史性的時刻在一片驚呼聲中草草收場,最終只留下一串疑問。

英國,倫敦。

羅伯特·皮爾對這次破冰行動的失敗而感到惱火,當法國人提到直布羅陀問題的時候,他就知道這次談判沒得談。

直布羅陀是英國控制歐陸的關鍵籌碼,一旦失去了這裡就等於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更可能會失去整個近東地區的霸權。

羅伯特·皮爾同時又很慶幸,因爲他終於看出了法蘭西的“真面目”。

現在英國看清了法國的本質,在做出決策就可以更有針對性。

遠在俄勒岡的帕麥斯頓在得知消息之後,氣得將自己屋子裡的東西全部摔得粉碎。

“該死的蠢貨!該死的羅伯特·皮爾,該死的路易·菲利普!”

他很憤怒,但是卻有些無可奈何。

英法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直布羅陀確實很重要,英國不可能放棄,但它與英法結盟其實並無必然聯繫。

不過是有人故意將話題引導到這裡,再加上路易·菲利普和那些法國政治家就和他們的國家一樣可笑。

歷史上帕麥斯頓對於七月王朝的評價非常低。

他雖然並不覺得直布羅陀問題會成爲兩國之間聯合的障礙,但是短期之內英法想要結盟是不太可能了。

在帕麥斯頓心中自己是那個唯一能促成英法同盟的人,可惜他並不在歐洲,而是被派來對付這些可笑的美國佬。

英國外交大臣阿伯丁多次寫信提醒帕麥斯頓一定要剋制,甚至援引《聖經》中的話“他打了你的左臉,你就把你的右臉給他。”

前者認爲美國潛力無窮,英國不該得罪這樣一個國家。後者則認爲美國是個潛在的威脅,英國必須將其掐死在襁褓之中。

兩者在對待美國的觀點上完全不同,這也造就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政策。

在帕麥斯頓的幫助下,科拉·蒙巴迪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國。一邊接受着英國人的援助,一邊和美國人搶地盤,再將搶到的東西抵押給前者以換取更大的援助。

表面上科拉·蒙巴迪甘心做英國人的“兒皇帝”,但實際上他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此時幫着英國人打美國人,不過是因爲前者的出價更高而已。

只要美國政府願意出高價,並且承認他的地位,科拉·蒙巴迪也不介意將英國佬趕出俄勒岡。

不過他並不會真的將任何一方勢力趕出去。因爲科拉·蒙巴迪很清楚當戰爭結束之後勝者第一個要清算的就是他。

所以只要雙方誰也贏不了誰,他就可以一直做自己的“雙冠王”。

很快美國政府的任免書就到了,同時還送來一些軍械,但其中只有軍服。

約翰·泰勒當然知道對方的想法,所以並沒有任何實際性的表示,但他還是需要穩住對方,以尋找機會集結兵力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而且約翰·泰勒確信無論他給不給科拉·蒙巴迪好處,他都會停止對美方的打擊,甚至會反過來去打擊英方勢力來提高自己的身價。

科拉·蒙巴迪確實停止了對美方勢力的驅逐,轉而準備讓人穿上美國人的軍服,去英國人面前轉一圈,來給對方提個醒。

“大人,該加錢了。”

帕麥斯頓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切,所以一早就收買了科拉·蒙巴迪的親信。

這些所謂的親信也和科拉·蒙巴迪一樣都是待價而沽的奸商,他們毫無忠誠可言。

所以科拉·蒙巴迪就在準備“襲擊”英國人的前夜被自己的手下幹掉了,然後第二天英軍趕到便摘了桃子。

帕麥斯頓便將繳獲的科拉·蒙巴迪與美國政府來往的信件,以及一部分美軍俘虜送去了倫敦。

他覺得這一次一定將約翰·泰勒將死,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贓並獲。

只要倫敦方面能硬氣一些,華盛頓方面必然讓步,甚至還能索要賠償。

因爲是美國一方挑釁在先,英國出兵完全合情合理。

而且此時那些跟隨科拉·蒙巴迪的“自由民”已經羣龍無首,他們會願意成爲“英國人”的。

但讓帕麥斯頓始料未及的是科拉·蒙巴迪與美國政府來往的信件,以及那些軍服全都是假的。

他所期待的戰爭並沒有發生,俄勒岡依然還是那個混亂的俄勒岡。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