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317章 “銀行家”們的反擊(上)

第317章 “銀行家”們的反擊(上)

第317章 “銀行家”們的反擊(上)

奧地利,維也納。

在帝國首都一場金融風暴正在醞釀中。自從帝國鐵路二期工程遠景規劃出臺後,其部分路段的股票價格呈一路高升的趨勢。

很快就從剛發行時的5弗羅林漲到了15弗羅林。這種股票發行模式和股價增長都不屬於正常現象。

速度過快和炒作過熱在專家們的眼中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當超過發行價120%的時候,阿佳妮就和手下們開始着手打壓股價。

當然具體的操作肯定是由專門的交易人員和經濟學家研討之後得出的,可是弗蘭茨聘請的專家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根本壓不住股價上漲的走向;因此很容易就越過了120%的紅線,而越過200%也僅是時間問題。

並不同於以往,這一次股票上漲並不是由某幾個銀行家或者某幾個家族主導的緣故,而是一次全民性質的跟投。

專家們覺得既然無法阻止這次的過熱,不如選擇在高點賣出,低點購回,效仿弗蘭茨大公的做法。

理論上這倒是沒有任何問題,反正皇室不是受損失的一方,畢竟資本市場的特點是強者恆強;哪怕是承擔風險的能力,手握大量資本的皇室也遠強於其他投機者。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向阿佳妮保證這會是一次穩賺不賠的買賣,可她還是有些擔心,直覺告訴她這將是一場危機.

凱撒大酒店,三層的一間會議室裡,所羅門·羅斯柴爾德全神貫注地看着自己最欣賞的後輩誇誇其談,這一場將會席捲整個中歐的金融風暴就出自眼前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之手。

“請諸位放心,這一次我們和各國的王室和貴族都會全身而退。從此以後中歐便是我們猶太人的天下,那些王侯將相們對我們的依賴只會越來越深,離開了我們他們什麼都不是…

我們可以依靠我們的聰明才智征服歐洲,根本就沒有必要千里迢迢地去中東和該死的奧斯曼人去爭奪那片可憐的沙漠!”

(1840年2月5號天方教宰牲節,奧斯曼數個教團對耶路撒冷附近的猶太移民進行大規模屠殺,造成數萬人傷亡。)

與此同時,在另外一處場所一個一身阿拉伯裝束的青年正在對着前面的聽衆們侃侃而談;臺下坐着一衆奧地利、德意志、意大利地區的金融巨鱷,當然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共同特點–都有高利貸業務。

由於弗蘭茨和手下經濟學家協商後推出的一項金融革新政策-分期付款的橫空出世極大地打擊了中歐地區的高利貸行業。

這個有着劃時代意義的措施解決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而且給帝國經濟帶來了正能量,讓其沿着健康的軌道不斷地向上發展的同時,也讓不同階層羣體看到了一絲光明與希望。

選擇鋌而走險與飲鴆止渴的人數大大減少,他們大多都選擇了一個可以預期的明天。

雖然此時帝國仍然沒有立法規定高利貸違法的限額,但是”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使得更多普通人都開始明白它是一種不合理的金融產品。

畢竟皇室不超過5%的分期付款年利率就擺在那,有誰還會選擇年利率超過40%甚至50%的高利貸呢?

哪怕是擅長公關和包裝的“良心”高利貸商人的羅斯柴爾德等幾個大家族劃定的利率也通常維持在25%以上。

而分期付款這種新型金融模式的問世就是對付這些貪婪的金融家們的武器,立刻就把這幫放高利貸的傢伙們打得魂飛魄散,其業務量和利潤都呈斷崖式下跌。

雖說他們有背後勢力作爲後盾,但又有誰敢在皇室面前逞英雄?可笑的是,他們給官僚們和黑惡勢力的供奉又絲毫不能斷。

這樣一來高利貸商人賣兒賣女,甚至投河自殺的現象反倒是頻頻發生。

雖然有些不太長眼的人通過花大價錢,在報紙上購買頭條等途徑用來論證高利貸的合理之處和好處,試圖給皇室和政府施壓逼他們就範。

但是弗蘭茨一方的攻勢每每都能駁得那些所謂的金融專家體無完膚,更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直接給他們定性爲禍國殃民分子。

支持高利貸一方的觀點無非是以下幾種。

第一,借用並扭曲黑格爾的“存在即合理”爲自己辯護。

《聖經·舊約》中有關於高利貸的描述是“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往,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者向他取利。”

第二,將高利貸和慈善掛鉤。

從銀行還是皇室提供的分期付款所需要個人財產或者可預期收入做擔保作爲出入點,得出沒人會借錢給窮人的論點,來彰顯自己“爲可憐人着想”的形象。

另一方面巧言令色地指出那些真正需要錢的人卻不一定具備和符合皇室提出的條件;這也是爲什麼人人都討厭高利貸,但是又都需要它的主因。

第三,錯的既不是提供高利貸的人,也不是還不起的人;是因爲那些愚蠢的人不懂經濟內在運行規律,錯估了自己的還錢能力。

而那些”善良”的高利貸商人不應被責罰,因爲他們只是“好心”辦了壞事。

第四,借高利貸更能提高人的創造力和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它產生的大量利息會給欠錢的羣體一個自己最大可能賺錢的良好機遇,有助於那些懶惰的人突破自我極限。

同樣獲得了大量收入的商人們的腰包鼓了起來,會主動購買更多產品,這樣一來還能刺激消費,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這是最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應該被頌揚,而不是被貶低。

第五,優化資源配置,讓資金到它該去的地方。

窮人們只懂吃喝,對賺錢一竅不通,大量資本集中在銀行家手中意味着更多數量的工廠,重大公共工程還有鐵路建設,對於國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而那些沒錢的人正好可以作爲人口紅利反過來繼續刺激經濟發展。

第六,如英法這樣的列強都有着十分先進的金融銀行產業,所以他們才能位居世界強國之列。

對方僱用的筆桿子洋洋灑灑地寫了大概幾十條的“益處”,不過核心就是三點,第一、存在即合理,第二、符合經濟規律,第三,還不上錢的人素質不行(懶惰,愚蠢,沒有見識,格局太小)

對付這些人的論調辦法也很簡單,就是拿出100萬弗羅林作爲獎金。

只要有哪位金融家能在倫敦利物浦曼徹斯特任意一間工廠或者碼頭中幹滿一年,並且賺到50英鎊就可以拿走這100萬。

當然也可以拿出相應的抵押物,然後進行投資,只要3年後賺到的錢可以償還利息加本金就能拿到這筆獎金。

結果當然是零成功。

選擇碰碰運氣的32位金融專家之中,有15人在一個星期之內退出,剩下的17有10人在一個月內退出,剩下的7個人中有六個人死在工廠之中,還有一個進了精神病院。

出現死傷完全在弗蘭茨的預料之內,畢竟以當時英國工廠的安全狀況和工作強度,不死幾個都屬於不正常了。

有五名十分富有的金融專家選擇了用第二種方式證明自己,其中有兩個人在第一年的投資中就損失了本金,最後不得不變賣自己抵押的財產。

還有一位專家因爲作弊,直接享受到了維也納版“西冰庫大酒店”的優厚套餐待遇。

剩下的二人由於想翻身借了高利貸,最後不得不走上了“天台”。

個人覺得自己蘭芳寫得不錯,劇情設計也算精巧,現在這樣沒頭沒尾的,讓我自己看着都難受。

接下來主角會回歐洲,路上會寫主角是怎麼航行過來的,免得再被說成是超時空移動。

但估計也就是這一次,畢竟我寫的是歷史文,並不是旅行日誌,或者是日記。

我現在對自己寫書的初衷產生了動搖,本書到目前爲止,我設計過六段主線劇情,但最後我不得不砍了其中的五段。

唯一寫完的是備受詬病的土埃戰爭。

我不太喜歡抱怨,但是海量的負能量讓我整個人都十分陰鬱,讓我說了很多不理智的話,做了很多無意義的事。

今天更完之後,明天大概率會選擇休息一天。

就是這樣,祝諸君武運昌隆、笑口常開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