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296章 蒂羅爾兵工廠

第296章 蒂羅爾兵工廠

第296章 蒂羅爾兵工廠

奧地利,蒂羅爾

在一處重巒疊嶂與山林密佈的峽谷之中,坐落着幾間古老的庭院。

一側是陡峭的山崖,另一側是清澈冰冷的湖泊,湖光山色與萬年雪霜交相呼應,讓人彷彿置身於人跡罕至的仙境。

只不過一圈十分突兀的柵欄破壞了美感,大門上掛着施洛華伐木場的木牌更是讓人覺得俗不可耐。

這座外表上看似再普通不過的農家作坊隱藏着一個外人毫無知曉的巨大秘密-一座新式武器的秘密研究中心,而室內正在緊張地進行着後膛槍的最後測試工作。

如果是眼尖的專業人士一下就能看出此槍的完成度比德萊塞的步槍更高,甚至困擾整個世界武器界的大難題—氣密性也被攻克了。

研究中心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是勝在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內部不但設有專門的火藥廠和精鐵廠,甚至還配有一家橡膠工廠,而密封膠圈就是他們的傑作。

時下包括普魯士在內的世界各國製造槍膛線的方式依然採用單點鉤切法。這種方法早在十六世紀就開始運用了,但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效率低下。

使用這種膛線製法的工匠必須要用一把足夠堅硬鋒利的鉤狀削刀,在槍管內邊轉邊切、慢慢地一條條地削出膛線。

通常來說一條膛線就要拉削二十次以上。如果想要造一把好槍同一條膛線需要拉削100以上,因爲拉的次數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細越嚴密。

但一支槍管通常有6-8條膛線,而且當時幾乎都是手工完成,這工作量就非常恐怖了。不過正因爲在質量上有保障,制槍匠的手藝經常受到追捧。

當然弗蘭茨不會採納這種製法,相反他給出的建議是模頭擠壓法,這是一種二戰後期沿用至今的做法。

其實這種製造法過程並不複雜,就是先將槍管鑽一個比槍膛稍小的洞,然後用一根上面有跟陰膛線對應突起的高硬度模頭,接下來借用高壓機器的輔助從洞中邊轉邊壓下去,將槍管內側擠成陰膛線和陽膛。

該法有三個比較明顯的好處。第一就是精準,用模頭擠壓法制造出的膛線,可以抵得上一位熟練制槍匠數百次的拉削。

第二無以倫比的製造速度,一位老師傅帶着徒弟敲敲打打一個月完成的作品,在這家兵工廠裡只需要十幾分鍾(刻膛線的速度)。

如果僅僅是比槍管的產量弗蘭茨的這一家小小的兵工廠,每天的線膛槍槍管產量就已經超過了整個德意志聯邦的總和。

第三就是價格,由於液壓機的幫助讓整個成本急劇下降到只有手工制槍的幾十分之一。

在這家工廠裡還生產一種全新的子彈,便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米涅彈。

比起過去需要在裝填時用鐵桿敲擊的球形子彈不同,這種錐形彈頭的直徑略小於槍膛直徑,同時爲了配合後膛槍使用,弗蘭茨在子彈底部加裝了木製或紙質的彈殼。

裝填時只要將子彈放入槍膛,再合上拉栓,扣動扳機,撞針刺激子彈底部的雷汞爆炸,氣體壓迫木塞,使底部擴張,緊貼膛線,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泄,又可以使彈頭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飛出。

這種子彈可以讓步槍的射程和精準度大大提升,這款暫時未命名的步槍射程可以達到恐怖的800米,是此時M1841德萊塞步槍的兩倍,而且子彈停止力非常好,殺傷力驚人,射速更是高達每分鐘12發。

不過這並不是能讓弗蘭茨滿意的作品,因爲此時金屬定裝彈的設計已經可以完成,其實早在1836年就出現了最早的金屬定裝彈,只不過和現代用的定裝彈沒有直接關係,那是一種偏針發火式子彈,不過確實有效的增加了後膛槍的氣密性。

弗蘭茨倒是試着鼓搗出了現代金屬定裝彈,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由於發射藥的問題,導致這種子彈的威力十分感人。

不要說殺人了,甚至有機率無法擊穿硬木製成的靶子。之後有工程師提議使用硝化甘油,弗蘭茨知道這是後來普遍使用的黃色火藥的主要成分。

於是乎便許諾這位叫威廉·奧格爾的工程師五十萬弗羅林,只要他能研製出安全的發射藥。

然後這位工程師就在第一次試驗時被直接炸死,由於工作的特殊性質,奧地利政府不得不向他的家人宣稱是遭遇了礦難。

威廉·奧格爾和他的兩名助手也是這家兵工廠的第一批犧牲者,弗蘭茨很清楚研製無煙火藥的風險,但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爲軍事科技的競爭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戰爭,根本容不得半點仁慈。

奧地利首席武器專家文森茨·奧古斯丁是一個十分古板的人,但是在見到兵工廠的發明之後,便加入到了這場軍事改革的大軍之中。

歷史上奧地利人的火炮就走上了邪路,由於在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慘敗,以及卡爾大公的軍事改革,讓他們對大炮極爲崇拜。

這個“大”是物理意義上的,奧地利人喜歡造大口徑火炮,不過歷史上的他們鍊鋼技術太差,造出來的鋼質量又差,價格又貴。

於是乎奧地利人選擇了用青銅鑄炮,沒錯他們選擇了上個世紀的技術,但這幫人的魔改之後,搞出了比後膛炮發射速度還快的前膛炮。

不過青銅鑄炮始終是一種逆流行爲,最後隨着普奧戰爭結束,奧地利帝國的大炮兵夢想也隨之終結。

其實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普魯士的克虜伯大炮,不但沒能壓制奧地利人的青銅炮,反而被奧地利的青銅炮打得灰頭土臉。

當然克虜伯因此也吸收了奧地利人的造炮技術,之後在普法戰爭中克虜伯大炮大顯神威,奠定了自己在世界軍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不過此時奧地利的鋼材質量世界第一,尤其是在特種鋼領域更是遠超這個時代。

錳鋼大炮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如果是歐洲其他國家想要量產錳鋼不只是技術上的問題,還有資源問題,因爲整個歐洲只有奧地利和俄國纔有成規模的錳礦。

這種材質的火炮一直到一戰時期纔有替代品出現,所以弗蘭茨可以放心大膽地讓這些工程師們造“大”炮。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