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卻疑事,欲擒方故縱。
寇員外令家中僮僕往宅裡搬柴燒火,又取來上等米麪蔬果,好一番整治。
這動靜門得有些大,驚動了員外夫人,她正梳妝見狀叫住一個下人,問道:“可是有僧人來了?”
那下人答道:“纔有四位僧人帶一個小沙彌來了,老爺正在裡院親自接待呢。”
“是哪裡來的僧人,老爺如此重視?”員外夫人覺得奇怪,往常也有僧人投宿,也不覺寇員外這般上心的。
那下人想了想,說道:“老爺昨夜查了齋僧簿,說是隻剩最後四個和尚就滿了萬僧局,再加上這幾人都是東土大唐皇帝差去靈山拜佛爺爺的,老爺只覺他們是天降的神僧,所以格外着緊。”
寇員外夫人聽了這話,面色一變,立即叫來幾個丫鬟,說道:“快取衣服來我穿,我要支看看。”
那下人又道:“夫人你可得小心着些。那幾個和尚也就一個師傅和一個小沙彌能看得,其他三位醜得狠呢。”
寇夫人卻笑道:“你們懂什麼,能從東土趕過來的僧人,絕對不簡單。但有異相,必是奇人。這更要見見了,快去報給老爺知道,我洗漱好就過去見見幾位聖僧。”
那僕人立即跑到經常裡,對寇員外說道:“夫人要來拜見幾位東土老爺呢。”
寇員外聽了果然高興,笑着說道:“我這夫人也是個好佛敬僧之人,長老若不棄,便見見。”
唐三藏起身下座,說道:“哪裡,既是我教信女,那定要當面致謝。”
說不多時。寇夫人就到了堂前,擡眼就看到一個英俊的僧人立關那裡,很是丰姿軒昂,再轉目看着孫猴子幾人卻不覺得醜。只是心中感嘆。這必是天人下界,人間哪有如此令人悚懼又奇偉的樣貌。
寇夫人上堂就跪拜道:“老身慕佛心切。不等相召就特來拜見,還望聖僧不要見怪。”
唐三藏還禮,虛手將寇夫人扶起,說道:“有勞女菩薩錯敬。貧僧不過是取經的普通僧人罷了。”
寇夫人笑着立起身。說道:“幾位聖僧上坐。”
豬八戒捂着嘴說道:“我們四個是徒弟,立着便可以。”
寇員外笑着扶着自己的夫人坐在他的下首,衝唐三藏說道:“我這夫人有些心切,還望莫怪。”
唐三藏覺得這一家子也太客氣了,都有些受不了了。
這時候外面又有家僮來報,說了兩個少爺過來了,
唐三藏又站了起來了。朝門外看去,就見兩個黃服少年款款走了過來。
那兩個少年進了門,對着唐三藏便行了一禮。
不等唐三藏還禮,寇員外就上前扯住了唐三藏。說道:“這是我的兩上小兒,大的叫寇樑,小的叫寇棟。在書院裡讀書纔回,知老師下降,就來拜見。”
唐三藏看了這兩個少年一眼,笑着拍了一記馬屁:“不錯,兩位公了正是讀書好兒郎,將來也是國之棟樑。”
寇棟今年才十一二歲,正是好奇心濃盛的時候,這會兒便問寇員外道:“這位佛爺是從哪裡來的?”
寇員外笑道:“遠呢,是從南贍部洲的東土大唐來的。”
寇樑點了點頭,搖頭晃腦地說道:“孩兒看那《事林廣記》上有記載,蓋天下只四大部洲,我們這裡叫西牛賀洲。他那南贍部洲想來離這裡極遠了,那得走多少年纔到這裡吶。”
唐三藏笑道:“其實趕路的日子倒不多,只是路上降妖伏魔、除強扶弱耽擱了大部分的時間。如今到此,已經有一十四遍寒暑了。”
“果真是神僧啊。”寇員外一家驚歎不已。
這時候豬八戒下意識摸了摸小沙彌的頭,嘀咕道:“可憐小沙彌還是一點個頭都沒長。”
小沙彌氣惱地咬了豬八戒一口,直疼得豬八戒嘶聲不已。
寇員外聽到豬八戒出聲,便問道:“豬長老這是怎麼了?”
豬八戒瞪了小沙彌一眼,只得說道:“這一天趕路,腹中有些餓了。”
寇員外呵呵地笑了起來,說道:“齋筵已備好,這就去用飯吧。”
這十數年的風餐路宿,別的技能先不說,光就這吃飯的活兒,唐三藏師徒幾個絕對是練出來了,吃得那叫一個行雲流水,不過片刻,桌面就杯盤狼藉了。
唐三藏因爲要在外人面前保持聖僧的風度,所以吃得還算斯文,一直細嚼慢嚥。孫猴子的口腹之慾向來不濃,但是既然凡人事就得吃人間煙火,吃得也不算難看。只有豬八戒一口就是一碗,挾起菜來是風捲殘雲,老沙一筷子還沒縮回來,夾着的菜往往就進了豬八戒的肚子裡了。
小沙彌胃口不大,但吃相卻是最好的,他立志要做一個安靜的小沙彌。
寇員外是真心向佛之家,所以沒有酒肉,真的是清湯寡水,雖吃得飽卻未必吃得好。至少豬八戒在打嗝的時候,沒有像往常一樣剔牙。
飯後,唐三藏講起了行程,寇員外立即攔住話頭,說道:“老師且放心住幾日,等我這裡的宏願做了個圓滿道場,纔敢放老師們起程。”
唐三藏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叨擾了。”
寇員外安頓好唐三藏師徒,立即又令人下帖給二十四位本地佛僧,準備做三四日的道場,以了祖傳下來的萬僧宏願。
一應前事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着,反倒是唐三藏師徒閒置着,無所事事。
室內,唐三藏正在打坐,孫猴子湊過來說道:“師父這會兒才做打坐入定是不是遲了點兒?”
唐三藏睜開了眼睛,笑罵道:“爲師只是打個盹,怕別人看見,才擺了這副姿勢。”
孫猴子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後問道:“對於這一家子,師父有什麼看法?”
唐三藏眼皮又漸漸闔上了,淡淡地說道:“向善之家,還有什麼別的看法?”
孫猴子顯然不信,說道:“師父,在俺老孫面前就不必裝了吧。若你沒有看法,何必非得留下來。”
唐三藏道:“寇員外既然幾代都有齋僧之善舉,我適逢其會圓他幾代之宏願又何樂而不爲呢?”
孫猴子撓了一下後腦,掐出一粒猴蝨,捏碎了一彈,說道:“呵呵,那坑裡也差不多是萬人呢。”
唐三藏猛然間睜開了眼睛,定定地看着孫猴子,半天后緩緩地說道:“欲擒,必先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