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1983開始 > 從1983開始 > 

第八百零九章 大老闆(萌主燼加更)

第八百零九章 大老闆(萌主燼加更)

21日,夜。

衆明星將按昨天走的那條路,乘贊助的豪華小轎車離開酒店,奔民族廣場。在旗杆處停下,走星光大道,進人民會堂。

許非不是演員,不是嘉賓,臨時來的,但拿着權限最高的通行證。

紅毯兩側差不多擠了數千人,等待着喜歡的明星出現。他繞着進去,裡面還沒啥人,主持人在準備。

他一瞧,文清、張政、曹影。

“哥哥!”

“嗯,緊張麼?”

“還行,就是場子大點,明星真沒我平時見的多。”

曹影過來坐了會,悄悄指着臺上說八卦:“起初男主持找的國利老師,國利老師沒來,才換的他。”

頓了頓,聲音更低:“獲獎名單我都知道啦!”

“你怎麼知道?”許非好奇。

“這場是直播,導演怕找人耽誤,所以問了獲獎名單。這樣頒獎的時候,就能及時給特寫。”

他神色驚悚,還帶這樣啊???

曹影眨眨眼,笑道:“你想不想知道誰得獎?”

“不想。”

“真不想?”

“分豬肉,沒興趣。”

嘁!

曹影調戲失敗,悻悻的回到臺上。

等了沒多久,各路嘉賓入場。國際章遠遠過來,見跟老闆挨着,忙調整表情,禮貌又不失親近:

“呀,許總!您怎麼忽然又來了?”

“這屆熱鬧,來看看。你準備的怎麼樣?”

“放平和唄,我還是小學生呢。”

她十分想搭話,人家卻往後一靠,閉上眼,對整場晚會都沒興趣的樣子。

十幾年來,許非參加過的頒獎禮寥寥。他若是演員、導演,還有些勁頭,可他是娛樂圈教父啊!

這次若非有目的,根本不會來。

不多時,頒獎禮開始。

雙獎早就合併了,今天是第20屆金雞獎和第23屆百花獎。先頒百花。

“本屆百花獎增加了網上投票,選票發放不再侷限在《大衆電影》,而是擴展到十來種電影期刊、晚報,並通過央視電影頻道播放一些候選影片。

新的評選方法要求,參選影片必須在10個以上城市放映過……”

介紹了一通,無非將自己如何如何改革,然後宣佈:

“最佳男配角:尤勇《緊急迫降》。最佳女配角:小桃紅《說好不分手》。”

緊跟着:

“最佳女演員,章子儀《我的父親母親》。”

“……”

小公子眨着大眼睛失落,國際章意外之喜,趕緊上臺。

這便罷!

“最佳男演員:潘常江《明天我愛你》。”

噫!

現場的媒體開始噓,潘常江自己都驚訝,跑上臺感謝一番。

底下則議論開來:

“這什麼片啊?你看過麼?”

“沒看過,你呢?”

“我也沒。不說得在10個城市公映麼,這片上映了麼?”

“不清楚,我好像在電影頻道看過。”

記者們面面相覷,早知道你們狗,沒想到這麼狗,一開場就敢搞事!

而國際章樂顛顛的下來,一見許總就發慌,都知道他喜歡小公子……許總倒沒反應,道:“不錯,再接再厲。”

說罷,繼續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呼!

國際章暗鬆一口氣,偷偷看他,只覺一股莫名的壓力襲來,不由吐了吐舌頭:許爸爸好像生氣了。

可能百花獎也明白自己不着調,匆匆結束,跟着金雞獎。

歷史上,鞏麗憑藉《漂亮媽媽》拿下影后。現在她拍《天下無賊》去了,只作爲頒獎嘉賓出席。

歷屆金雞,分豬肉衆所周知。

但本屆誰也沒料到,竟無恥到這種程度,直接成了養雞場。

最佳劇本獎給了《生死抉擇》,但《益西卓瑪》也很好啊,怎麼辦呢?給個最佳劇本特別獎吧。

最佳導演獎下了雙黃:張藝某《我的父親母親》、陳國星《橫空出世》。

但路學長的《非常夏日》也不錯啊,怎麼辦呢?給個最佳導演特別獎吧。

最佳男主給了陳到明《我的1919》。

最佳女主給了丹增卓嘎《益西卓瑪》,歷史上,鞏麗是影后,丹增卓嘎是最佳女主特別獎。嗯,又是特別獎。

此外,最佳美術是雙黃,最佳攝影是雙黃。

最佳故事片更牛逼,《我的父親母親》《橫空出世》《生死抉擇》三黃蛋!

這還沒完,最佳故事片特別獎給了《緊急迫降》……

“哈!”

許非忍不住笑出聲,睜眼起身,沒等結束就離了場。

“哎!”

鞏麗捅了捅葛尤,衝許老師的方向努努嘴。

“怎麼了?”

“走了。”

“喲,這是生氣了!”葛尤忽然也興奮。

“等着看戲。”

………………

“點評金雞獎:好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特評金雞電影節:金雞獎=豬頭肉?”

“這隻金雞病得實在不輕!”

“金雞獎成了養雞場,各傳媒預測命中率奇低。”

第二天,金雞百花再次迎來了口誅筆伐。

比往屆都強烈,因爲實在看不下去了。

主辦方硬着頭皮還得開媒體會,從秘書長張斯濤,到評審團,到嘉賓,到獲獎者,一個個跟過堂似的。

最先觸矛頭的,是爭議最大的潘常江。

“《明天我愛你》尚未公映,你就拿了百花影帝,你覺得正常麼?”

“你在影片沒公映的情況下獲獎,憑的是演技還是人氣?”

“你覺得自己贏了潘越明麼?”

潘常江落荒而逃。

接着陳到明,說的很實在:

“大家應該明白,中國有一批必須這樣存在的影片,並非藝術需要,而是社會的平衡。

《我的1919》不怎麼吸引人,國內的傳記片是類型化的,大多從yishi形態入手,而不是從藝術入手。

這往往會搗毀創作的生命力,所以有些歷史人物永遠演不好,希望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等張斯濤出來,幾百個記者鋪天蓋地:

“評委裡一些人平時連電影都不看,更沒寫過一言半句的理論文章,他們憑什麼當評委?”

“評委不但年齡老化,知識結構也落後,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電影的審美要求,爲什麼沒想過吸收新鮮血液?”

張斯濤又開始冒汗,不斷用“評委都是專家,我相信他們的審美水準”來搪塞。

亦落荒而逃。

問走了好幾個,記者無趣,同時又有一股憤懣在心。

當然氣憤!

記者對金雞一向恨鐵不成鋼,有些人就想不明白:

“我們沒要求你絕對公正、精準,可你連最起碼的樣子都不做麼?這就是中國的最高榮譽電影獎???”

年年批,年年改革,年年這個德行!

“算了,撤吧,還不如回去寫幾篇稿。”

“明年再來?”

“嗯,明年再來罵。”

“我後年再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