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要求一次到位,而手術則可以隨着進程調整手術方案。僅這一點,就讓伽馬刀方案頓時和替換術拉開了距離。一個可以慢慢調整嘗試,而另一個是一錘子買賣。更何況伽馬刀方案甚至不是由腫瘤或者傳染病專科醫院提出來的——這是大型綜合急診中心提出的治療方案!
核醫學部門從來都不會是大型急診中心醫院的拳頭科室。哪怕第四中心醫院是省內重點,而且也是地區示範單位。但四院的核醫學部門在每年的排行榜上也僅僅只是勉強“獲得提名”而已,連地區前五都進不去。
如果要打個比喻,這個感覺就像是滬市精神衛生中心準備搶在首都同協之前,動手做寰樞椎替換術一樣。雖然精神衛生中心也是綜合三甲醫院,而且實力並不算弱——他們還能排到全國醫院前一百名的位置上呢。但這種高難度的脊柱外科和神經外科手術本來就不是他們注重的主業方向,而他們的科室“業內聲譽”也並不支持他們貿然的做這種手術。
但大急診中心畢竟又和精神衛生中心不太一樣。楊建強的治療勢在必行,而且一點都不敢拖延。核醫學中心的值班主治醫生根本不敢也沒資格上手。於是先是一個電話打給了副主任,而副主任一聽治療方案,乾脆把主任也從家裡提溜了出來。
核醫學中心的趙華主任雖然經驗豐富,但急診伽馬刀治療需要他在評估不足的情況下,輻照腦弓形蟲病竈。這種從來沒搞過的事情讓他也覺得心裡有點沒數。本着“看熱鬧的越多心裡就越不慌”的原則,趙華主任幾個電話,又叫來了寧遠醫學院傳染病和寄生蟲學院的兩個教授。同時還請來了在寧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P4實驗室做交流的三軍大軍事預防醫學院的張教授——張教授雖然是搞醫學防護研究的,但他的博士導師可是全國有名的輻射病研究專家。請人家來給輻射方案把把關也好嘛!
趙華主任這邊打着電話叫外援,而另一邊,周軍他們也在儘可能的尋求行業專家支持。求助電話一個接一個,甚至最後找到了四軍大的全軍核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弘靜主任那裡。在一連串的電話求助後,決定來參觀的醫務人員人數逐漸上升到了現在的五十多人。
這羣人裡,有十來個教授,七八個副教授,除了孫立恩之外,學位最低的也是碩士研究生。從來都算不上學霸的孫立恩站在人羣外圍,不知道是因爲天氣太冷,還是被學霸之氣鎮住了,雙手竟然有些發抖。
“這麼熱鬧啊?”孫立恩正在人羣邊上抖的像個帕金森患者,過來看熱鬧的王建培主任一眼就看見了這小子。王主任自從手機上裝了外賣軟件後,一天三頓羊肉粉絲湯,吃的那叫一個舒服。自然看孫立恩也順眼了不少。如今看着孫立恩和周圍環境有些格格不入,於是嘿嘿笑着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這人多的地方按理來說應該熱乎纔對,你小子怎麼凍成這個鬼樣子了?沒顧上吃飯?”
“王主任。”孫立恩連忙朝着王建培點了點頭,按輩分算,這可是自己的未來師叔,禮數上不能怠慢了。更何況,王主任飯量絕佳,上次一頓飯幹掉了孫立恩快200塊錢。這要是再被找茬吃上一頓,那可是大大的不妙。“我……我就是有點緊張。”
“緊張什麼?”王建培有些不解,隨即笑到,“又不是你上臺去挨伽馬刀。看看熱鬧就行了唄。”
孫立恩則老實答道,“這個治療方案……是我多嘴和周主任說了一聲……”
“周主任?”王建培皺眉琢磨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孫立恩這是在說周軍。然後奇道,“伽馬刀輻照弓形蟲的主意是你出的?”
王建培的大嗓門順着寒冷的北風飄出去好遠,在場的衆多專家頓時扭過頭來,好奇的看着孫立恩和王建培。尤其是關注孫立恩的人更多一點,大家似乎都想看看,這麼不要命敢上這種治療手段的醫生,到底長了幾條胳膊幾條腿。
孫立恩原本就緊張,被這羣大佬們一盯,頓時手上哆嗦的更厲害了。可還沒輪到他辯解兩句什麼,停機坪旁邊的通道上,就推出來了一輛平板車。周圍圍着不少穿白大褂的醫生,他們用手在平板車上方撐起了兩張白色牀單,像是移動帳篷似的跟在平板車上。周軍在車尾推着車,而柳平川等人則舉着白牀單——其他的護士則緊張的監控着放在牀旁的心肺監護儀。
楊建強的嘴上插着喉管。孫立恩看到這一瞬間的時候,覺得心底一涼。
難道楊建強顱底的腦水腫區已經擠壓到了腦幹,從而造成他呼吸被抑制?
再仔細一看,孫立恩心下稍安。喉管雖然插着,但上面並沒有連接俗稱“皮球”的呼吸器。看起來應該是爲了預防病情惡化,而提前做好的預備措施——一旦楊建強出現呼吸衰竭症狀,這樣至少可以搶出一點插喉的時間。
楊夫人走在隊伍最前面。她彷彿北歐神話中的女武神一樣,像舉着長劍一樣,舉着手裡的雨傘,爲自己身後的醫生們,以及自己的丈夫,盡力阻擋着風雪。
“你動作倒是挺快。”一行人走到了核醫學中心門口,周軍擡起頭,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隊伍最外側的孫立恩。他朝着孫立恩招了招手,“你診斷的病人,你提的治療方案,怎麼着?事情搞出來了你自己就裝沒事人了?”周軍佯怒道,“還不趕緊過來推牀?”
師兄生氣,師弟當然得表現表現。孫立恩三步並作兩步跑到牀旁,開始低頭推牀。而周圍學霸大牛們掃射過來的視線變得似乎更炙熱了一點。
伽馬刀的輻射治療方案已經在會議室的討論中被定了下來。考慮到治療的機會只有一次,第四中心醫院的專家們在廣泛徵求了業內專業人士的意見後,並沒有採取相對保守的輻射總量。而是採用了膿腫區單點輻射劑量170Gy/min,水腫區輻射劑量80Gy/min,總輻射量1000Gy的方案。
這個輻射量超過了一般臨牀治療腦腫瘤的處方劑量的五倍,對於任何患者來說,接受如此大劑量的輻照都是會有極大風險的。雖然伽馬刀具有輻射區域準確,對其他器官損傷小的特點。但仍然無法徹底避免患者其餘組織受到影響。而這種影響,尤其會在巨大輻射量下表現的更爲明顯。
對於楊建強來說,伽馬刀最致命的風險有三個。第一,是輻射可能會對他的小腸絨毛造成嚴重損傷,這也是絕大多數急性輻射病的主要發病原因。第二,是大劑量輻射後可能產生的微血管遲發性損傷。當這種損傷發生在腦部區域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微血管水腫,從而導致腦血栓或者供血不足。而第三個風險,則是大劑量輻射下,可能造成連帶的腦組織死亡。
三個風險中,第一個可以通過精確控制輻射影響範圍而避免,第二個則可以通過治療後加強抗凝處理。但第三個風險,卻有些難以處理。
平時臨牀上避免第三個風險的主要手段,就是多次輻照。人體正常腦組織對於輻射的耐受度其實強於腫瘤組織。80Gy左右的輻照會對腫瘤組織造成致死性損傷,但對於正常腦組織的影響卻沒有那麼嚴重。一般來說,輻照後六小時左右,受到80Gy劑量輻照影響的腦組織就可以開始自行修復。所以,在治療體積較大,或者多病竈的腦腫瘤的時候,輻射療程一般會拆分成三天甚至更長的階段。每天接受一定量的輻射,從而達到保護正常組織,同時還能殺滅腫瘤的目的。
但楊建強沒有這個機會。多次輻射對於弓形體是否有足夠的滅殺效果誰都不清楚。而且他也不太可能有機會把治療次數拆開。對他來說,活下來或者死去,只有一次機會。一次輻射,能夠抑制弓形蟲,他就還有可能活下來。如果輻射過強導致嚴重併發症,或者輻射強度不夠而導致弓形蟲繼續繁殖,楊建強就死定了。
孫立恩和周軍等人把楊建強送到了伽馬刀牀旁。幾個年輕力壯的男護士們一起下手,把他擡到了牀上。剩下的工作就得交給專業人士處理了。孫立恩和周軍一起鑽到了伽馬刀治療室外的休息間裡,兩人一起有些坐立不安的喝起了茶——核醫學科的熱水機大概有點問題,用來泡茶的水溫度甚至不如泡腳的水燙。一撮茶葉飄在水面上,兩人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