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我真不想當天師啊 > 我真不想當天師啊 > 

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杯水,一桌菜

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杯水,一桌菜

“……老陳,去街上賣菜啊……”

“……對。也上街啊?”

“……這不是要換季了嗎,正好下午有空帶孩子去鎮上買套衣服……”

清風擾動着路邊的枝葉,頭頂太陽揮灑下陽光往地上映着晃動着枝葉的影子。

枝葉碰撞響着些窸窣的聲音,林下枝葉間的些飛鳥響着些啼鳴。

沿着道路再往前走了陣,頭頂太陽漸偏離了當空,道路上漸能看到些過路的行人,

一個相熟的附近村裡人帶着孩子同個揹着揹簍,揹簍裡放着些菜的老農打了聲招呼,再帶着孩子加快了些腳步,往前走去,

老農擡着頭,沿着路往前望了望,顛了巔揹簍,將肩上揹簍的繩子拉了拉,再往前接着走去。

挪着腳,廉歌從幾人身側走過,沿着路走着,聽着耳邊些混雜在清風中的話語聲,看着沿途的景象。

肩上,小白鼠也轉動着腦袋,朝着四下張望着。

……

偏離了當空的太陽漸往西斜着,拉長着路邊樹木枝葉影子地上的影子。

再往前走了段距離,經歷個岔路口,

帶着孩子的父母,互相打着招呼,相熟的人,有人在路邊似乎等着岔路口的公交。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揹着揹簍的老農,提着編織袋子的附近村人,有人依舊挪着腳往前走着。

“……穿着這麼嶄新,去吃席啊?”

“……外甥給他爹過壽,在鎮裡辦了幾桌……嘿……”

“……誒……那幾輛警車是往哪去啊?”

“……不知道啊,沒聽着說哪出事了啊。”

這時候,幾輛拉着警報的警車轉過了岔路口,往着廉歌來路的方向,遠處快速駛去。

等着公交的些人,不禁相繼朝着那駛過警車看去。

在這兒岔路口,隔着那些等車幾人稍遠些的地方,

路邊顆樹的綠蔭下,廉歌停下了腳。

轉過視線,看着那駛過警車往着來路的方向漸遠,廉歌停頓了下目光。

身側,揹着揹簍的老農再走過,漸遠。

緊隨着,一道鬼差身影驟然出現在廉歌身前,

“……卑職見過天師。”

鬼差躬身恭敬着朝着廉歌見禮,

“……厲鬼董昌孝,及亡魂徐敬仁已帶歸地府。特來向天師覆命。”

恭敬着,鬼差向廉歌出聲說道。

看着那警車駛遠,廉歌再轉過視線,看向了身前鬼差。

“勞煩了。”

點了點頭,廉歌出聲說了句。

“不敢。”

鬼差愈加躬身,恭敬着回道。

再看了眼這鬼差,廉歌停頓了下目光,再轉過了視線,

“知道厲鬼董昌孝的事情嗎?”

“回稟天師。帶歸亡魂後,卑職特向地府出入境管理處申請,查閱了生死簿副本中,亡魂董昌孝的生平,瞭解一二。”

鬼差聞聲,躬身恭敬着應着,

“……天師如需翻閱生死簿,卑職立即回稟地府出入境,將生死簿帶來。”

“不用了。勞煩你直接跟我說說吧。”

廉歌搖了搖頭,再轉過視線,看着林蔭外遠處。

“不敢。卑職遵命。”

恭敬着再應了聲,鬼差停頓了下,向廉歌敘說起來。

“……亡魂董昌孝,祖籍鎮原市固南縣從山鎮河溝村……生於公元1940年……黃帝紀……農曆正月初五。死於公元2013年……農曆正月初六。”

鬼差恭敬着,躬身敘說着,再停頓了下,才繼續說了下去。

“……亡魂董昌孝生時祖籍所在,就是之前奉天師之命,前去將其帶歸地府之地。”

看着遠處,廉歌靜靜聽着鬼差的敘說,

陣陣清風不時拂過,晃動着樹上枝葉映在地上的綠蔭。

“……其祖籍河溝村之地,地處荒山深谷,僅數十戶人家,不到百人,近皆窮困,以山坡梯田爲生,谷中諸多不便。”

“……他在二十歲時與同村女子成婚,二十六歲時,妻子孕一子,次年生下。”

“……其前半生辛勤勞作,於他兒子十歲時,搬離了河溝村,在一更靠近城鎮,交通便利的村中落戶。”

鬼差出聲說着,再停頓了下,

“……半生辛勤勞作,一生操勞,供養了其子唸書,成人,成婚。”

“……積勞成疾,其妻子在其子成婚後沒幾年,就去世了,他同樣多病。”

“……他兒子成婚後數年,他所住之地恰逢當地拆遷,原本拆遷後該有座房子,該有筆過渡的錢。”

“……只是那天他好久沒回來的兒子回來了,跟他說,讓他不要要那座房子,全換成錢,說讓董昌孝之後和他們住一塊就行……”

“……他只有這一子,同意了。”

“……住得房子被推倒後,得的錢和着他半輩子剩下的積蓄被其子拿走。他搬去了和他兒子一家一塊處。”

“……搬去後,掃地,洗衣,做飯……只是其兒媳常嫌棄他身上有味道,嫌棄他一身毛病,每月吃藥都得花錢……覺得他炒得菜不乾淨,轉身就將他炒得菜給倒了……等着他兒媳走了過後,他蹲下去,用手抓着,一口口吃完了。”

“……開始的時候,住得是挨着兒子兒媳的臥室,再後來……他兒媳說,小孩需要間讀書的屋子……他同意了,搬去了後屋的偏房……”

鬼差躬身,停頓了下,繼續出聲說着,

“……其六十一歲那年,罹患重病。被送去醫院後,又帶回。”

“……數日後,其子將其扔至了其出生的祖籍地,河溝村的老宅,讓其獨自一人在此生活。”

“……是時,河溝村所在山谷中,已經僅剩下二十幾戶人家在山谷內生活。”

“……此後幾年,河溝村山谷內,餘下些住戶也因山谷內偏僻,交通諸多不便,也因爲住戶寥寥,相繼搬走……多數人都搬到了挨着最近,隔着那十幾裡的另一處村落聚居……有人勸他也一起搬出去,只是此時他已經無力,也無錢再從山谷內搬出,再去修一座房屋……那山谷內,來往人漸少,只剩下他和幾戶不願意搬走的,歲數大的人。”

“……幾年內,他兒子僅來過一回。”

“……來得那前面天,他就把牀嶄新的,從他買來就沒用過的被套給洗了,晾乾了,套上了被子。”

“……他兒子來得那天,早上,他把掛在廚房頂上,灌得唯一一截香腸,晾得唯一一塊臘肉取了下來,提前泡了上。”

“……去地裡摘了菜。”

“……去村裡戶人家借了三張凳子,拿着布擦了,又拿着紙擦。”

“……去把杯子刷了好幾遍……他想用積攢下來的幾十塊錢去鎮上買新的,但是時間又來不及了……刷了的杯子上和碗上,還是有些洗不掉的痕跡。”

“……到中午的時候,他兒子來了。”

“……他給他兒子抽了張凳子……給他兒子倒了杯水,給他兒子做了桌子菜……”

“……那杯水他兒子沒喝,那桌子菜,他兒子只是吃了幾口。”

“……等着吃了飯,他兒子沒待多久,就又走了。洗得被子沒用上。”

“……走得時候,他問他兒子,回去坐車的零錢有沒有。他把兜裡的錢給了他兒子。”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