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潛伏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傾國紅顏:大燕女皇 > 傾國紅顏:大燕女皇 > 

第337章:潛伏

第337章:潛伏

倚在窗邊,斜眺着空中明月,殷玉瑤心中不由浮起絲淡淡的感慨。

雲霄山中發生的一幕幕,彷彿只是昨日,如今,納蘭照羽與容心芷終成美眷,而她,卻是形單影隻。

公子……

猶記昔時慕州城外,湖上初遇,那男子踏舟而來,儀態宛若九天仙人,驚掠了她的眼。

那時她與燕煌曦之間情事未明,心中滿是惶懼不安,不知道該往哪裡去,也不知能往哪裡去,就像一朵風中飄萍,脆弱得不堪一擊。

可上天畢竟沒有薄待她,讓她逢着一個納蘭照羽。

細細想來,三十來年所遇之男子,也就他的溫潤平和,他的雍容爾雅,給予了她如春風撫面般的和煦。

公子。

公子啊……

猶記得燁京城中,她曾問他,爲何一再相助於自己,他淡淡地笑,俊逸眉眼中有着真誠的憐惜:

“如果,我說是因爲,孺慕之思呢?”

孺慕之思?好清雅而平和的四個字,沒有燕煌曦的澎湃激烈,也不似燕煌曦時有若無,時無若有的情。

即使是她的丈夫,也曾經不無醋意地問過:“倘若當初,你最先遇見的,並不是我,你當如何?”

她當如何?

這世間千千萬萬的女子,誰不想得着一個如意郎君,卿卿我我過完一生呢?

十六歲的她,還未來得及肖想夫君的模樣,便始料不及地遇上了他,從此開始跌宕傳奇的人生。

她有得選擇嗎?

或許,在遇上他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她別無選擇——

對那時的她而言,他畢竟,過於強大了啊,強大得教她難以抗拒,也無從抗拒。

這一段情路,她傷痕累累,幾生幾死,而他又何曾不是磨心瀝膽,肝腸絞碎?

年紀愈大,前方的希望便越渺茫,反而越來越耽於回憶——這一生愛過恨過,她應當是無憾了吧?

應當……無憾吧?

只是內心裡那股子酸澀,縱然是盡了全力,也難壓下去。

“母皇。”稚子清澈的童音忽然從身後傳來。

殷玉瑤轉頭,卻見兒子正眨着那雙亮晶晶的黑眸,定定地看着她。

“宇兒,”蹲下身子,殷玉瑤伸手揉揉兒子的小臉蛋,“怎麼還不去睡?”

“母皇,”燕承宇偎入她的懷中,“我們去‘桃源’吧。”

桃源?

殷玉瑤心內一動。

是吶,最近事多,她竟然把這岔給忘記了。

桃源。

他給她留下的桃源。

那一方永遠安全的地方。

“嗯。”她點點頭,再次揉了揉兒子的小臉蛋。

“帶上妹妹。”燕承宇又道。

“好。”牽着兒子的手,殷玉瑤出了寢殿,走進一雙兒女棲宿的側殿,卻見燕承瑤已經睡熟,半臥在紗帳裡,一根小指頭放在脣間,小臉蛋紅撲撲的,就像顆成熟的蘋果。

俯下身子,殷玉瑤抱起小承瑤,帶着兒子,一同朝殿外走去。

“皇上。”剛下石級,一人迎面走來,身後跟着數名宮人。

“安宏慎?”殷玉瑤收住腳步,凝眸看着他。

“皇上這是要往哪裡去?”安宏慎的目光往燕承宇與燕承瑤身上掃了掃。

“朕要往哪裡去,需要知會你嗎?”殷玉瑤的嗓音透着幾許寒涼。

“奴才多嘴!”安宏慎一個嘴巴抽在自己臉上,往旁邊站下。

哼了一聲,殷玉瑤抱着女兒,帶着兒子,從這個內宮總管面前走過。

一路無話。

直到走進桃源裡,殷玉瑤整個人方纔放鬆下來,擡眸望去,大朵大朵的曦瑤花仍然開得爛漫,花海中央,那座小院依舊靜靜地佇立着。

慢步走過去,殷玉瑤伸手推開木扉,把仍在熟睡的小承瑤放在榻上,自己也在榻邊坐下,整個身子一下子鬆快了,大顆大顆的淚水奪眶而出——

她太累了。

國事,家事,天下事,紛紛擾擾,無止無休,處理完一件又一件……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年僅七歲的燕承宇,默默地陪着自己的母親——這些天來,在殷玉恆那裡接受的殘酷訓練,讓他的心智比起普通的孩子,已經要早熟得多,也深深明白,現在的母親,所需要的,不過是一份無聲而誠摯的關懷而已。

他愛母親。

更希望母親快樂。

可是現在的他還太弱小,唯一能做的,只是在母親傷心難過的時候,陪着她而已。

清晨,鳥兒的鳴叫從窗外傳進,殷玉瑤睜開了眼,習慣地朝枕邊看去,卻只瞧見兒子熟睡的小臉,眉宇之間,依稀有着幾絲他父親的神韻。

撐着身子,對着那張臉瞧了好半晌,殷玉瑤方纔悄悄起身,落地下榻。

無論怎樣,日子還得過下去。

偌大的燕國,不可一日無君。

試觀這天下間,有哪一位母親,不心疼自己的兒女?倘若她因一己之私,而延誤朝政,輕則亂了江山社稷,重則天下刀兵四起,黎民生遭塗炭……

那些烽煙滾滾的日子,那些顛沛流離的日子,她真的,不想再過……

……

“令,議院大臣宋明非,爲欽差大臣;令兵部尚書司馬洋爲監軍,前往洪州獎掖三軍!”

“令,辰王燕煌曄爲使臣,前往金淮,賀金淮帝君登基納後之喜——”

“令,議院大臣洪詩炳爲使臣,前往流楓,賀赫連國主生辰,並致交好之誼——”

辰王燕煌曄爲使臣?

衆臣中不由起了陣小小的議論——看來,皇上和金淮帝君之間的情誼,果然是非同一般。

“衆愛卿可有異議?”殷玉瑤微擡鳳眸,目光淡淡從衆人臉上掃過。

“臣——有本啓奏。”洪詩炳出列。

“講。”

“眼下新政剛剛起了個頭,吏治初見成效,稅政尚未清理,至於教化等事,更是無甚頭緒,四位部院大臣突去一半,微臣擔心——”

“愛卿所慮,朕已明白,”殷玉瑤擺手,止住他的話頭,“兩位部院大臣,一去金淮,一去流楓,來回不過三月時光,可將院中事宜,交予手下得力書辦,再則,五部尚書俱是幹練之臣,想來不致束了手腳。”

皇帝既然開了尊口,所議之事便成定局,洪詩炳縱有滿腹深慮,也只得撇開不提。

一時朝議罷,大臣們魚貫出殿,洪詩炳下了丹墀,眼見着快到宮門處,後邊韓元儀忽然攆了上來,滿臉帶笑地道:“洪大人,恭喜恭喜。”

洪詩炳站住腳,轉頭看他,臉色卻是淡淡地:“敢問韓大人,這喜從何來?”

“一直以來,出使流楓,便是國相之責,此次皇上卻委了大人,不是喜,又是什麼?看來洪氏一門,當相繼出兩位宰輔,真真是可喜可賀。”

“韓大人,這可是九重闕下,莫要失了做臣子的本份。”洪詩炳卻只是板着張臉,眉宇間的神情,沒有半絲兒起伏。

韓元儀眼中不由閃過絲失望——看起來,自己這馬屁拍錯了地方——說實話,議事院落成已有兩月光景,這些日子裡他冷眼瞧着,想把其中一兩位,最好是四位,都拉到自己的圈子裡來,可洪詩炳持重,陳仲禮像只悶葫蘆,宋明非四面溜光,湛固又直得像根木頭樁子,竟是叫他無從着手。

自葛新走後,也再沒人來找他,只是書桌上常出現鉅額的銀票,韓元儀原本想撂手不幹,可宮內傳出消息說,殷玉恆和燕煌曄,都在暗中調查葛新之死的真相,倘若有一天真穿了幫,他不得不爲自己留條後路——所謂的後路,便是多多的銀子。

若真東窗事發,他大可以捲款私逃,或去倉頡,或去也牧,做個塞外富家翁也好,但在這之前,他也戀棧着官位,兼之浩京乃天下富貴榮華地,他又是過慣奢侈日子的人,怎肯輕易抽身?

可見這自古以來,名利二字,沾手容易放手難,機狡過人的韓元儀,也是看不穿這一層的。

“韓大人若無別話,本官先行一步。”洪詩炳拱拱手,擡腳便走。

韓元儀瓜着張臉站在原地,默看他的背影半晌,剛要離去,便聽旁側一道冷峭峭的聲音傳來:“這裡風大,韓大人看吹散了身子,還是早些回衙去吧。”

韓元儀轉頭,恰對上湛固那雙精光四射的眸子,當下只得乾笑兩聲,訕訕轉過頭去,走了。

湛固站在原地,看住他的背影,卻不想玉階之上,還有一人,也把他看住。

誰?

單延仁。

這些日子,單延仁反而成了朝中最沉默,最“清閒”的要臣,領着吏部尚書銜,坐堂坐得稀稀鬆鬆,對於下屬那些毛手毛腳的事,也是睜一隻眼兒閉一隻眸。

不認識他的人,以爲他原本就這樣;認識他的人,心中無不暗暗跌腳,都道是官場的污暗,到底是把他給毀了。

可無論其他人說什麼做什麼,單延仁自己只四平八穩,聲息兒不動,還是那副鬆馳疲懶的模樣,以致於惹怒兩位御史上書,彈劾他敷衍塞職,有負聖恩,偏殷玉瑤看了,只留中不發,讓衆人很摸不着頭腦。

或許放眼整個天下,能夠理解和支持他的,也只有殷玉瑤了。

他在等待。

等待着製造悲劇的那隻黑手浮出水面。

他在等待。

等待一個絕佳的時機,一躍而起,將對方置於死地。

他也在觀察、尋找自己的盟友。

他需要幫手。

朝中四位議事院大臣,他也在心中暗暗掂量過,都板正有餘,權謀不足,難以與幕後者抗衡,至於下面十二位書辦,除伊遠清、魁似道之外,他也不放在眼裡。

只是伊遠清和魁似道,都太過沉不住氣,稍遇點着風浪便狂躁起來,自己還沒行動,反而被人拿住要害,和從前那個冒失的自己極其相似。

望着湛固遠去的背影,單延仁陷入深深的沉思——這個人,如何呢?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